科普文章

首页 员工版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详细

黄疸:身体的“黄色警报”

发布时间:2024.12.27 来源部门:检验科
作者: 虎玉婷

    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常听到黄疸这个词,尤其是在医院的急诊科或者儿科。可是,黄疸究竟是什么?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以及医学检验结果的呢?下面,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黄疸的相关知识,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生活方式来预防和应对这一现象,做到早诊断、早治疗,守护身体健康。

 

黄疸是什么?黄疸是一种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导致皮肤眼睛巩膜(眼白)发黄的症状。黄疸并非独立的疾病,是多种疾病可能引发的症状,其发生机制与胆红素代谢密切相关。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的产物,通常由肝脏处理并排出体外。当肝脏无法有效地处理胆红素时,就会导致其在体内中积聚,从而表现出黄疸。

黄疸可分为三种类型溶血性黄疸:通常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生成过多,超过肝脏的摄取、结合和排泄能力。常见于一些血液系统疾病或感染。肝细胞性黄疸:这是由于肝脏本身受损,对胆红素的摄取、结合和排泄能力发生障碍。常见的原因包括肝炎、肝硬化和肝癌等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:这是由于胆道被阻塞,胆红素无法顺利排出体外,常见于胆结石或肿瘤等情况。

皮肤泛黄:皮肤发黄是黄疸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。表现为全身皮肤发黄、无血色、无光泽。发黄程度与胆红素升高水平和持续时间相关。轻度黄疸,皮肤可呈浅黄色;随着胆红素浓度升高,皮肤可呈深黄色,甚至金黄色或橘黄色。巩膜黄染:巩膜黄染是黄疸较为突出的临床表现,一般会先于皮肤发生变化,表现为巩膜均匀发黄。黏膜黄染口腔黏膜等部位,也会出现发黄的症状。其他:不同类型的黄疸还会伴随其他表现。溶血性黄疸可能伴有发热、寒战、头痛、呕吐、腰痛等症状肝细胞性黄疸可能出现乏力、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呕吐、肝区疼痛等肝功能受损的症状;阻塞性黄疸可能会出现瘙痒,大便颜色变浅,呈白陶土样等。

胆红素检查:这是诊断黄疸的关键指标。胆红素检测包括血清总胆红素TBIL、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。依据胆红素的升高情况,可以帮助判断黄疸的类型,溶血性黄疸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、阻塞性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、肝细胞性黄疸两种胆红素均升高。

肝功能检查:肝功能检查最主要的指标是谷丙转氨酶(ALT)和谷草转氨酶(AST),存在于肝细胞内,其升高程度可以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。此外,碱性磷酸酶(ALP)和 γ - 谷氨酰转肽酶(GGT与胆汁的形成和分泌相关,在阻塞性黄疸时会显著升高。血清白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,肝细胞性黄疸时,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减少,可能会出现低白蛋白血症。

血常规检查溶血性黄疸时,可出现红细胞计数、血红蛋白降低,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等,可辅助溶血性黄疸的诊断。实验室检查对于临床黄疸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,但是确诊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等。

对于黄疸的预防和应对,生活方式的调整至关重要。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:

保持健康的饮食: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肝脏健康。多摄入新鲜水果和蔬菜,减少高脂肪、高糖分的食物。此外,避免过量饮酒,因为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损害。

定期体检:定期进行身体检查,尤其是肝功能检查,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。如果发现有黄疸症状,及时就医,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。

增加锻炼: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,改善整体健康状况。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游泳或骑自行车。

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:压力和焦虑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,导致健康问题的发生。通过冥想、瑜伽或者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减轻压力,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。

接种疫苗:一些引起黄疸的疾病(如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)可以通过疫苗预防。了解并接种相关疫苗,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。

避免有害物质:尽量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,例如某些药物、重金属和化学溶剂。这些物质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,从而诱发黄疸。
      黄疸作为一种常见的症状,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无害的,但它却可能是潜在健康问题的重要信号。了解黄疸的成因、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,对于维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。希望每个人都能关注自身的健康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早日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健康问题。让我们共同努力,拥有一个健康的未来!

扫一扫,手机端浏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