胸心外科党支部成功举办“微创心脏技术学术交流会”
为加强专科建设,促进学科发展,扩大微创心脏技术在城北地区的影响力,为更多心脏疾病患者服务,5月19日,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(成医附院)事业发展部、胸心外科组织开展2023年天府医学心脏大血管微创心脏技术学术交流会。会议邀请到城北区域20余家医疗机构的心内外科、超声科50余名同仁参与,胸心外科党支部书记、科主任贾维坤教授主持。
贾维坤在致辞中分析了心脏微创技术的发展现状,他指出,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,微创技术在不同领域均得到了大力发展,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高度认可,其中心脏微创技术由于其技术要求严,难度大,风险高,发展相对滞后,但心脏技术微创化是大势所趋,开展全胸腔镜下微创心脏技术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之路;近年来,成医附院胸心外科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,加强学科能力建设,专科实力已跻身全省前列,在心脏专业方面,已常规开展心脏瓣膜置换,大血管手术,搭桥,结构性心脏病等传统心脏手术,同时也正常开展微创心脏手术,如全胸腔镜下心脏瓣膜置换、B型夹层介入治疗、食道超声下房室缺和PFO的封堵等微创手术。交流会上,贾维坤教授以《微创心脏技术在成医的实践与应用》为题,从胸心外科心脏技术的发展历史,微创心脏技术在成医的探索与发展入手,分享了心脏外科的过去,微创心脏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果。
乐山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周洋教授以《未来可期—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之“得”大于“失”》为题,从心脏手术方式演变历史,微创心脏技术的优势及发展历程进行分享,全面分析了微创心脏技术的“得”与“失”。重症医学科秦艺伟教授以《无创监护理念促进心脏手术围术期患者快速康复》为题,从心脏外科围术期患者常见并发症、心脏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护要点,重症超声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估的利器,重症超声架构重症思维流程等方面进行分享。
麻醉科王丽教授分享了《微创心血管手术麻醉》,从心血管手术的特点和麻醉重点,术前准备、术中监测和术后转归等问题进行了分享。超声医学科王洁教授分享了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基础应用》,从超声心动图的发展历史,TEE的优越性和局限性、适用范围和禁忌症、并发症以及检查方法等方面入手,详细讲解了食道超声在心脏方面的应用。
本次学术交流会授课内容实用性强,现场学术氛围浓厚,得到了参会人员的充分肯定,为区域内联盟医院间搭建了微创心脏技术的交流平台,充分发挥学科优势,促进学科共同发展,共同守护区域内老百姓的“心”健康。据悉,目前在成都市内能开展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技术的机构还较少,成医附院心胸外科已常规开展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技术,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区域医疗机构的合作,力争让更多的“心”患者享受到微创心脏技术带来的益处。
心脏大血管外科诊治范围:
1.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术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(TAVR)手术;
2.房颤外科射频消融术(迷宫手术);
3.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;
4.各类小儿及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;各类结构性心脏病(房间隔缺损、室间隔缺损、动脉导管未闭等)的封堵治疗,心源性脑卒中的预防性治疗(经食道超声卵圆孔未闭封堵及左心耳封堵等);
5.主动脉手术:Bentall手术、保留主动脉窦的主动脉瓣和升主动脉替换术(Wheat’s手术)、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(Davad手术),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+支架象鼻手术、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等;
6.其他:心脏肿瘤切除、心包疾病手术等。